北京:
纽约:
东京:
伦敦:
首页 市场速递 实时资讯 市场评论 财经日历 黄金原油 货币专题 会员分析 产品服务 投资学院 全网信息
【银河晨报】3.6丨宏观:如何理解3%赤字率目标?

作者:中国银河证券 2024-03-06 08:44


银河观点

宏观:如何理解3%赤字率目标? 

章俊丨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S0130523070003

一、核心观点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显示,2024年财政预算赤字率为3%,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9万亿元,同时拟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直观感受上,3%的赤字率可能会被市场解读为财政发力相对克制,但我们认为3%的目标赤字率更多体现的是对于政府行政开支的财政约束,而非政策力度的紧缩。实际上,在考虑到物价水平因素2024年实际赤字率可能略高于3%,而考虑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后的政府广义赤字率也高于去年,由此推算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增速规模更将大幅高于去年。“适度加力”的财政力度并未弱于去年。

3%赤字率的重要意义在于财政纪律约束,不代表政策的紧缩意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历年目标赤字率本就不能完全代表财政扩张力度,一般公共预算的狭义赤字率主要反映的是政府一般性事务的收支缺口,仅包括部分政府投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中提出“政府要适应过紧日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坚守3%红线的主要意义在于控制政府公共开支的盲目扩张。此外,由于疫后财政收入持续回升及去年的新增国债,今年一本账财政支出压力大幅缓解,相应的一般政府债务融资需求也有所降低。从目前财政存款的余额来看,去年10月份大幅提升之后,截止今年1月份财政存款余额仍有6.65万亿,显著高于往年同期。表明当前财政资金相对充裕,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流动性待释放,按往年均值(约5.4万亿)来看,目前有约1.25万亿财政资金待拨付使用,政府财力较去年相对充裕。

2024年实际狭义赤字率与去年基本持平,广义赤字率提升。自2015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的收支差额除了依靠狭义赤字弥补之外,财政二、三本账的调入资金也是主要来源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央行以及国有企业向财政的上缴利润。我们测算2024年调入资金规模在2万亿左右(23年约为1.8万亿),考虑调入资金后实际赤字率为4.55%,与2023年的4.58%基本持平。此外,今年新增的3.9万亿专项债和1万亿特别国债,加上去年新增万亿国债中有8000亿是在2024年实际使用,2024年实际使用的广义赤字率为8.76%,略高于去年的8.39%。由于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均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假设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与去年持平,我们预计今年预算草案中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大致在18%左右,较去年的-8.4%大幅提升。

考虑价格因素今年实际赤字率或高于3%。按照今年财政拟安排的4.06万亿赤字总规模以及3%的赤字率目标可以推算出2024年的名义GDP规模大致为135.3万亿,在5%实际GDP增速目标下,对应2024年的GDP平减指数为2.36%,这一物价增速显著高于2023年的-1.04%,也高于我们测算的2024年平减指数(0.5%)。在2024年的物价水平没有大幅超预期增长的基础上,实际实现的名义GDP或低于赤字率倒算出来的水平,这也意味着今年实际的赤字率或是高于3%的。

超长期特别国债显著体现财政逆周期扩张的政策意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我们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部分替代专项债进行政府投融资的实际功能,与此同时在债务融资管理上由中央统筹,能够有效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管控、缓解地方债务压力、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未来五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是兼顾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政可持续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财政逆周期发力的重要意图体现,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可以类比的政策是1998-2000年连续三年的新增建设国债和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其均对预期改善和物价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风险提示

1.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

2.财政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3.经济超预期下行的风险。

4.政府债券违约超预期的风险。

宏观:聚焦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章俊丨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S0130523070003


高明丨宏观经济分析师

S0130522120001


许冬石丨宏观经济分析师

S0130515030003


詹璐丨宏观经济分析师

S0130522110001


吴京丨政策分析师

S0130523080001

一、核心观点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以下简称《报告》)。

主要目标相比2023年有四个方面调整:

1.实际GDP增长维持5.0%左右,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2023年是在2022年增长3.0%的基础上,从2022年的目标5.5%调降至5.0%的目标。而2024年是在2023年增长5.2%的基础上,维持5.0%左右不变。这实际上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以及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四个方面。

2.居民收入增长和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提升。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从2023年“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升为2024年“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从2023年的“1200万人左右”提升至2024年的“1200万人以上”。

3.维持CPI目标3.0%左右,给货币政策新标准:在通胀预期偏低的情况下,将CPI增幅目标维持3.0%左右,防止货币供应因为价格目标而被动收缩,给予货币政策新标准:如果考虑到价格水平目标实现,就需要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速。

4.单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2016年至2017年目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3.4%左右,2018年、2019年、2021年目标是降低3.0%左右,其他年份没有量化目标。2024年调低量化目标,体现了对绿色低碳工作的辩证考虑。也将减少高耗能行业的压力。

宏观调控政策的关键词是“适度”和“一致性”

1.增加宏观政策一致性预期。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2.财政政策仍适度扩张。一是3%的赤字只是财政纪律的体现;二是广义赤字率上行;三是考虑价格因素今年实际赤字率或高于3%;四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显著体现财政逆周期扩张的政策意图。

3.货币政策变化不大。货币政策仍然是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货币政策将总量和结构工具双重发力,央行将继续实施降准、降息。

重点工作层面聚焦新质生产力

1.2024年政府工作的前三位依次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扩大内需。而2023年政府工作的第一位是扩大内需。

2.新质生产力是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数字经济领域,要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3.扩大内需仍相对注重供给侧。居民消费的重点是新型消费、以旧换新、汽车电子大宗消费,以及养老、育幼、家政服务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聚焦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生产设备更新、“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等。

4.防范化解风险依然集中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要求在短期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要标本兼治建立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

二、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衰退的风险。

策略:利好A股哪些主题和行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要点解读 


杨超丨策略分析师

S0130522030004

一、核心观点

宏观经济目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政策安排:(一)政策基调:2024年总体政策目标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比2023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在“稳”和“进”的基础上多了“立”和“破”。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二)财政政策:2024年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比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表述更加细致。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三)货币政策:2024年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比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目标更加强调效果。2024年提出“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可能有更多政策出台,尤其是涉及“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方面的政策。

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2024年十大工作重点包括:(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六)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七)坚持不懈抓好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八)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相关主题和行业投资机会:(一)国产替代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利好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二)大消费板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主要利好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三)央国企改革:提升央国企投资价值;(四)“一带一路”主题:主要利好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电信、医疗等领域;(五)金融地产板块: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优化房地产政策;(六)绿色转型:利好新能源产业链;(七)养老服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利好养老行业和医疗行业。

二、风险提示

海外降息时点不确定风险,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市场情绪波动风险。

金工:A股市场触底回升,融资余额节后持续增加  


马普凡丨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40002

一、核心观点

拓展美林投资时钟应用,构建ETF宏观择时策略:我们改良美林投资时钟并将其应用于大类资产配置,以ETF作为投资标的构建可交易的ETF宏观择时策略。我们构建经济指数与流动性指数,并将经济状态划分为四个周期,以ETF在不同周期的历史均值收益作为观点矩阵输入Black-Litterman模型计算ETF的配置权重,该策略可获得稳健收益率。模型结果显示当前经济处于衰退期;TED利差进入下行区间。2024年2月策略实现收益率1.63%。

两融市场回顾:12月融资融券余额下滑,转融通利率水平下降:截至2月29日,融资余额14340.34亿元,环比-3.95%;融券余额435.30亿元,环比-33.86%。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等行业的融资及融券余额最高;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非银金融等行业本月融资净偿还额较高、同时融券净卖出额较高。近期转融通利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月初3%抬升至月末4%左右。

ETF动量择势策略表现:板块筛选方法更新,策略表现改善:ETF动量择势策略使用XGBoost预测出的ETF上涨概率作为动量指标,以基金份额历史分位数代表拥挤度,选择动量排名前七且(1-拥挤度分位数)排名前五的板块,最后选择板块内动量最大的ETF。2024年2月,基于动量和拥挤度构建的动量择势ETF策略实现收益率13.50%。

基本面配对策略行业特色因子更新,策略本月表现亮眼:我们对所有国企两融标的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初步配对股票池,并使用基本面因子对各集合中的股票打分,选取分差最高的前20对股票进行多空交易。在基本面因子的选择上,通用因子包括ROE、股息率、ROIC、现金流量比和已获利息倍数;将金融地产以外的其他一级行业分为红利型、先进制造型和消费型三类,其中红利型行业特色因子为资本支出/折旧摊销环比增量,先进制造型行业特色因子为研发投入强度,消费型行业特色因子为预收账款同比增速。2024年2月基本面配对策略实现收益3.36%。

资产配置观点:根据宏观择时策略,建议当前继续超配债券;TED利差进入下行区间,未来应减少对境外ETF的配置。2月投资者市场偏好改善,A股触底回升,5年期LPR调降幅度超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回落,看好A股后续行情。

二、风险提示

报告结论基于历史价格信息和统计规律,但二级市场受各种即时性政策影响易出现统计规律之外的走势,所以报告结论有可能无法正确预测市场发展,报告阅读者需审慎参考报告结论。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业绩表现,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固收:广义财政积极,曲线形态可能修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简评 


刘雅坤固定收益分析师

S0130523100001

一、核心观点

当下形势判断与2024年经济目标:

1)2023年的总结与挑战:存在多重困难但稳中向好实现目标。首先,对于2023年的总结: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其次,当下仍是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各方齐心协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中央对于经济向好回升的信心与决心仍然坚定。

2)2024年政策取向:延续“稳”的总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一,对于新一年的工作部署,仍要求“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是方向和动力”,同时也包含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突破的要求。“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这些方面的政策支持可能会更“进”一步。第二,报告强调政策取向一致性,将政策统筹、形成合力放在重要位置,预计后续政策出台将更有连续性、联动性、互补性。第三,后续政策预计会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房地产方面预计也继续有发力举措。

3)2024年预期目标:GDP增速5%左右、就业目标更加积极。首先,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在5%左右,与去年持平,继续释放稳增长的积极信号。一方面体现今年经济发展更倾向于在重质的基础上保量,另一方面,我国货币和财政都具有较充足的发力空间,将经济增长目标设为5%是综合考量了挑战与机遇的结果,今年政策继续发力,各方齐心协力,5%的增速目标有能力实现。其次,失业率目标保持不变但就业目标更加积极,中央对于就业问题更为关切,今年促青年就业政策可能更加积极有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

各个方向政策如何定调?

1)广义财政更为积极,拟连续几年发行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发行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先,赤字率与去年制定目标持平,但赤字规模增加1800亿元,而去年四季度万亿国债增发后实际赤字率升至3.8%,今年以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替换;其次,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略超市场预期,中央加杠杆调整债务结构的同时,专项债安排规模小幅提升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提供支持,对有效投资,推动形成实物量效果也值得观测;最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用途方面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一方面意在新旧动能转换过渡期的长期资金需要,另一方面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助益化债的困难地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缓解地方财政投向重大项目投资方面的资金约束,支持基建转型需要。

2)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延续提升价格水平预期目标。首先,报告延续12月会议“灵活适度”和“有效”表述,货币政策工具会在提升效能的基础上发挥好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意味着更多货币政策创新工具可以期待。其次,延续提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信贷增速定调绑定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后货币发力支撑价格水平,牵引通胀向目标回升可期。后续我们认为今年仍会有50BP左右降准和降息落地。

3)防风险主要针对地方债务和房地产。房地产未提房住不炒,提出“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预计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望成为房地产投资触底回升有力抓手,PSL仍可期。地方债务新提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意味中央对于切实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更加重视,坚决严防地方债务风险扩大,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债市如何演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保持积极稳健、稳中求进的定调,关键指标的目标制定和市场预期方向差距不大,后续影响债市的主要变量可能在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供给情况以及政策发力落地的情况。对于短端来讲,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可能,未来1个季度OMO利率调降仍有空间,若有OMO利率调降将带动短端震荡下行,若降息落空那短端大概率保持低位震荡;对于长端来讲,需要关注债券发行供给的情况,根据此前我们在月报中对专项债供给的判断,新增专项债在3月的发行加速带动的流动性冲击较有限,重点关注超长期特别国债何时落地。由于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当前30年期超长国债收益率已经压降至历史低位,期限利差压缩至极限,后续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供给增量或将会对利率、利差、整体收益率曲线都做出一定修正,长端利率或从当前低位有所回调。不过也要看到,从以往特别国债的历史经验来看,时滞上,特别国债从官宣发行批准至落地可能需要1-2个月,方式上,通过定向发行或公开发行对银行间资金面扰动影响也有区别,因而对超长债是否有供给冲击带来的回调影响需要紧密观测后续计划。

二、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超预期回升的风险、政策发布节奏超预期的风险、债券发行超预期的风险。

建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和推进新型城镇化 


龙天光丨建筑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60004

一、核心观点

事件:据新华网报道,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坚持高质量发展。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GDP增长5%左右;该目标和2023年保持一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CPI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1.3万亿斤以上;该目标近3年保持一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各部门要多出台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

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2023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2023年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后,实际赤字率到达3.8%。预计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1998年8月,财政部发行30年期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行本金。2007年6月,财政部发行2000亿美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注资中投公司。2020年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今年将是第四次发行特别国债。货币政策方面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住房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户籍城镇化率有望持续提升。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三大工程”获政策鼓励。

二、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基本面稳健增长及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基建央、国企。2024年,房地产行业去库周期较长,基建稳增长有望延续。PSL重启将拓宽“三大工程”资金来源。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央企市值考核有望使央企受益。推荐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建筑(601668.SH)、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交建(601800.SH)、中国电建(601669.SH)、中国能建(601868.SH)、中国中冶(601618.SH)、中国化学(601117.SH)、上海建工(600170.SH)、隧道股份(600820.SH)、浦东建设(600284.SH)、华建集团(600629.SH)、设计总院(603357.SH)、中工国际(002051.SZ)、中材国际(600970SH)等。

三、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下滑风险。

地产:供需两侧持续发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或可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胡孝宇丨房地产行业分析师

S0130523070001

一、核心观点

事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2024年“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优化房地产政策,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

再度强调风险:2024年新增强调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风险。在“稳妥处置风险隐患”部分中,提到“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11月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与前期基本一致。2024年1月12日,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提出确定支持项目名单,精准满足合理融资需求;自2024年1月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成立以来,截至2月28日,全国31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2024年供给侧或将持续发力,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或有望得到改善,行业风险有望得到进一步化解。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报告在“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部分提到1)“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提“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023年三季度开始,各能级城市依次加大放松需求侧购房政策的力度,2024年春节假期前,一线城市陆续降低限购门槛。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2023年首提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023年12月,获得全国首笔保障性住房专项贷款的项目在福州开工,项目总投资2.54亿元,国开行专项贷款授信2.02亿元。3)“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2023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14号文提到“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我们认为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双管齐下有望实现新模式下的房地产发展。

二、投资建议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风险”,2024年1月建立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确定支持项目名单,精准满足合理融资需求,行业风险或将得到进一步化解;供需两侧或将共同发力,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双管齐下支持房地产新模式发展。我们认为头部房企展现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具有资金优势,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抬升,供给端政策持续放松或对部分房企产生较大边际影响。我们看好:招商蛇口、保利发展、万科A、滨江集团、龙湖集团、金地集团、新城控股;建议关注:1)优质开发:绿城中国、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2)优质物管:中海物业、华润万象生活;3)优质商业:恒隆地产、大悦城;4)代建龙头:绿城管理控股;5)中介龙头:贝壳-W。

三、风险提示

政策推动不及预期的风险、因城施策不及预期的风险、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资金到位不及预期的风险、房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通信:运营商提质增效重回报,助力“AI+”新质生产力


赵良毕丨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30003

一、核心观点

事件:近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提质增效重回报”公告,指出运营商将提升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公司市值、盈利水平等,进一步提升运营商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能力,多措并举提升股东回报。

运营商经营业绩表现良好,基本盘盈利能力提升,通信服务持续提质增效。从运营商业绩快报来看,截至23全年,中国电信实现营收5,078.43亿元/+6.9%,归母净利润达304.46亿元/+10.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6.9%,同比提升0.5pct,业绩实现稳健增长;中国联通预计营收达3,726亿元/+5.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3,352亿元/+5.0%,归母净利润达82亿元/+12%,实现连续七年实现双位数增长;中国移动To C/H业务持续向好,5G套餐用户数近7.90亿户,5G渗透率创新高达79.72%,有线宽带用户数达3亿户,ToC/H基本盘ARPU值有望持续提升。总体来说,伴随新基建5G-A升级及5G渗透率提升、移动互联网用户户均流量(DOU)维持高位背景下,通信服务有望提质升级,赋能运营商高质量发展。

5G及算力网络新基建赋能数字化升级,AI+新生产工具驱动新质生产力。从产业技术变革发展来看,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网络基建成为生产资源、人工智能算法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重要驱动因素。运营商在聚焦网络强国5G建设的同时,拓展算网数智业务、云业务发展等新兴业务发展,赋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具体来说,中国移动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智算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中国电信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天翼云业务有望边际改善,赋能公司业绩持续成长;中国联通大数据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大联接服务拓宽增长空间大,产业应用赋能为公司成长注入新动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伴随数字经济产业结构政策开展AI+赋能方案,运营商作为国家队代表有望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建设,加速AI技术突破和应用普及等,运营商成长属性凸显赋能算网产业链供需双增,经营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分红派息提升重回报、回购股份信心足,成长确定性有望带来估值溢价。从分红派息及公司回购情况来看,中国移动23年现金派息率有望达70%以上,中国移动实控人过去两年累计增持4,236.7万A股股份,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充足。中国电信派息率由21年60%提升至23年70%以上,中国联通每股分红保持双位数增长,增速远高于每股净利润增幅。整体来说,运营商增加增持、回购等手段稳定行业未来发展预期,成长确定性有望带来估值溢价。

二、投资建议

数字中国建设不断推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行动不断加码、新应用赋能产业的背景下,算网新基建有望夯实,看好央企“AI+”行动新空间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A+H),中国电信(A+H),中国联通(A+H)。

三、风险提示

国内外政策和技术摩擦的不确定性风险;5G及算力网络规模化商用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评级体系: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 股市场以沪深 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公司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两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另一为“中国银河宏观”)。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会员文章,其作者博客简介和文章内容,均由作者本人编写,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网站无关。理财18网不对简介和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做任何保证。理财18网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直接联系网站用户。任何网站用户因私加会员联系方式而导致的相关账户泄露与资金损失,均由网站用户自行承担。

文章标题搜索     
  博客搜索     
更多精彩文章

中国银河证券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券行业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公司拥有独特的历史、品牌和股东优势,行业内覆盖广泛的营业网络和规模领先的客户群,以及综合全面的业务实力,为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智库咨询、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国际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致力于成为在亚洲资本市场上领先的投资银行和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证券业金融机构。

Copyright @ 2004 - 2024 lica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