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纽约:
东京:
伦敦:
首页 市场速递 实时资讯 市场评论 财经日历 黄金原油 货币专题 会员分析 产品服务 投资学院 全网信息
意锐王越:二维码,一朵美丽的“罂粟花” 

作者:亿欧传媒 2017-12-21 10:07


  日前,在2017南方周末年度盛典上,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中国“二维码之父”王越发表了主题演讲。该演讲题为《二维码,一朵美丽的“罂粟花”》,描述了王越15年来对二维码的持续探索,以及他对线下移动支付的深刻理解。

  作为南方周末2017年度先锋人物,王越在演讲现场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访问。王越指出,中国的二维码扫码支付已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这是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单纯二维码出海,我相信中国会遇到上万个专利(问题)导致无法走出去,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话,我们确实大有可为。”

  此次南方周末年度盛典将“2017年度先锋人物”授予王越,正是表彰他作为“二维码技术第一人”,在二维码应用与线下移动支付领域的开创性贡献。王越还提出,自助式二维码支付是目前最方便、最安全、最主流的支付模式,并助力中国的移动支付走向世界。

  以下为演讲实录。

  二维码,一朵美丽的“罂粟花”

  我是一个二维码“瘾君子”

  大家好,我是王越,很高兴今天下午能够给大家做一个演讲,我的演讲题目是:《二维码,一朵美丽的罂粟花》。做介绍之前我还是有一些紧张,因为南方周末和在座的各位给了我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我有一点小小的紧张。其实,对我来说,创业不紧张,但做这个演讲却很紧张。

  我先简单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生于哈尔滨,在黑龙江大学毕业。大学时期,我不是很乖,经常会旷课去做一些项目,所以说有一些项目经验,不小心在毕业前被日本的老板选中,就去了日本工作。在日本工作了一年多时间,我有兴趣接触了一些关于专利的发明,当时绕开了世界四个触摸屏的专利做了一个专利——光学触摸屏,在日本人的眼光下我找到了一个自信。所以我后来去了另外一个公司,做了CTO,工作期间,当我接触了二维码之后。我大概只用了15天的时间区研究和思考二维码,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当时,我在想这件事是不是值得做,很快我对自己说:我觉得王越你想多了,二维码比你王越更重要。于是这16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做二维码,我是一个二维码的瘾君子。这就是我的简单经历。

  下面,我继续我的演讲课题。

  小小条码引发超市革命

  介绍二维码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条码之父——伍德兰德,这个人的人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1949年的时候,他发明了条码,因为条码是一种能被机器识别的符号,比如说文字是我们人识别的符号,对于机器来讲,需要一个它能够读取的光学符号,条码就是这样。(图上)左下角有一个条码,伍德兰德的条码长成这个样子,很难想象是一个圆形,称之为条码。当时来讲为了读取这个条码需要用的设备是500瓦的卤素灯,还有巨大的装置,很难推广。以至于在70年代之后,我们众人才能够真正一领条码的风采。

  1974年6月26号,无论对条码行业还是所有人,这都是一个非常革命性的一天。这一天,美国的俄亥俄州特洛伊城的一个超市,卖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印有条码的商品——箭牌口香糖,这个商品至今被收藏在美国的国家博物馆里面。这个箭牌口香糖打响了我们迈向超市的第一枪。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购物非常便捷的社会里,面对上万种商品流通的环境,我们很难想象说如果没有条码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无法想象说没有条码,我们的超市怎么样管理商品,我们的收银员是怎么样收款。

  而现在来讲,一个被媒体广为传播的数据显示,每一天,条码会被扫描80亿次。仅在中国零售领域,每一年就能够节省高达3000亿人民币的成本。

  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条码的基础知识。其实这个条码挺简单的,只有十三位数字,前三位表达的是地域和国家,前面是690到695的话,就一定是说产地在中国。目前,我国的条码标签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后面五位数字代表我们的厂商,我们称之为厂商代码,后面是四位是商场代码,不要小看这13位数字,这在全世界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唯一的,无论是使用什么语言,发展程度如何的国家都是如此。正是因为这样的唯一性,条码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从一维到二维的条码进化

  (如图)我们看50年代的时候,最早的条码是这个样子。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的扫描技术所限。60年代的时候,又发明了一种彩色的条码图形,这个图形主要用在火车的货箱识别中,用多颜色的灯来照明获得相关的信息。

  (如图)70年代的条码已经很成熟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条码,和那个时候差不多。这也是得益于70年代激光的技术应用在了条码的识读领域,让整个条码一下子变得更简捷,更有效。此后在80年代,又出现了更多的可以支持包括文字等各种信息的条码。之后来讲的话,大家发现这个条码有一点不太够用了,认为条码还需要有更多的信息容量,所以科学家开始思考如何能够让条码存储更多的信息,最简单的方式是堆叠式的二维码,相当于把条码一层一层的叠加起来。

  (如图)到了1988年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二维码,叫做矩阵式二维码,它打破了原有的二维码设计思想或者是说条码的局限,这种码现在在欧美的流行度很高,甚至现在我们可以在英特尔的CPU上,苹果的手机和电池上都可以看到这个二维码。1991年的时候新加坡裔的科学家王衍军又发明了新的堆叠式的二维码,它的信息存储密度大幅度的提升,已经成为了堆叠式二维码的里程碑。

  1994年,就出现了大家非常熟悉的QR码了。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QR码几乎成为了二维码的代词名。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QR码的发明人——日本丰田的子公司Denso Wave,它把自己二维码的技术知识产权的收益权全部放弃了。所以互联网公司大量采用了QR码,将其应用在各种领域。QR码有很强的多级纠错能力、编码能力及被快速识读的能力,所以广为流传。

  我有幸在2005年的时候,参与了中国二维码标准的建立,也就是汉信码(如图),这个二维码容量大,支持英文、中文、日文、韩文的混排。这个二维码从性能上来讲的话,全面超越了前者(QR码)。主要应用在我国税务等行业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ISO的国际标准。

  如果我们用过微信小程序就会发现这样的二维码(如图),还有Facebook也有自己的二维码,中间放了一个logo,旁边有编码的信息。有没有感觉到二维码从最初的圆形,变成了长条,又变成了方形,又有了圆形的历史轮回,这个中间过了近60年的时间。

  我简单介绍一下二维码和长条码的差别,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二维码和长条码的特性。上面的条码只有13位数字,后期来讲很多条码不仅可以放数字,也可以放英文,但是放20个英文的时候,已经到了极限了。但是,对于二维码而言,其容量就大为提升。图上这个二维码,里面有219个字符,但是它(二维码)只有这么大,相对小的面积内可以放更多的信息。二维码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都可以存放信息,与此同时,它还有相应的纠错能力,以至于他出现污损、变形的时候都可以被识读。

  与二维码一见钟情的“偏执”工程师

  二维码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会把它用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甚至说我们不仅仅可以把商品进行编码,也可以把我们身边所有物品,甚至是把一粒沙子编码,更不用说把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身份进行编码了。也许等我们老去的时候,未来的一千年后,还会有人扫取二维码,知道我们的曾经和历史,让我们实现了“永生”。

  二维码早期来讲的话,主要是应用在工业领域,特别是电子零部件领域,方便厂家对单品进行管理。我最初接触二维码,实际上还是一个新人,我是在2001年的11月份接触到二维码,最初的时候我在日本接触到了一个医院的看护系统项目,我需要通过二维码来进行患者的身体检测管理。对于护士而言她可以快速的知道每一个患者是谁,也可以把相应的检测信息录入,让远端的主治医生,实时了解具体的情况。

  当时我在想,这样的一个二维码的技术简直是太赞了,如果是说它不仅仅应用在这样的一些行业领域,而是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怎样的呢?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让我无法自拔,让我如痴如狂去想象。

  我接触二维码前不久,日本率先发布了支持视讯电话的3G手机,所有的3G手机都是带着摄像头的,这一点启发了我。我就想,如果手机上有一个二维码的引擎不是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吗?这件事让我感觉极度兴奋。

  我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经常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对二维码这件事那么在意,那么痴狂。其实从小我去做一个小制作、小“发明”时,我都是想借此实现与人的交流问题。二维码解决了人与物之间的信息流问题,但是并不简单是人与物,而是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当每个人如果需要了解我的时候,只需要去扫一扫我的名片上的二维码,或者是说我身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这将是一个非常快捷的方式。有的时候,我们做工程师的就是容易想得比较偏激一点。

  二维码的“中国式探索”

  2001年年底的时候,我开始回国去创业,这个过程是非常坎坷的。对于二维码的探索期的话我会从行业和我自己两个方面来讲。

  我们先讲中国二维码行业的发展。其实我接触二维码的时间并不是最早的,1997年的时候,PDF417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1999年,PDF417进入中国,但当时的识读设备很昂贵。当时在中国有一种想法:如果把二维码读取设备的价格降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将会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我记得,当时有三家上市公司专门购买了国外的模组,来做这种二维码的读取设备。坦率来讲,第一代的中国二维码企业的想法并不正确,也没有成功。

  很快,第二波二维码企业杀进来了。他们认为二维码技术是一个卓越的技术,但是因为这些技术没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所以说我们没有办法取得价格优势,所以他们兴冲冲地做起拥有中国自主产权的二维码。这是中国二维码市场的第二代企业,这是一个新码制的时代。这种探索也失败了。

  第三代二维码创业潮,是在2005年到2006年期间出现的。当时,日本、韩国在手机上都已经实现二维码读取了,所以大家会认为移动二维码应用是未来很好的方向。更进一步,第四代二维码企业很快也出现了,它们认为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我们通过扫条码了解商品、连接网站,这方面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我想说,我们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二维码应用,我们一定会感谢微信。因为微信的扫一扫让我们全世界人了解到什么是二维码。

  我们再讲一讲意锐的探索过程。意锐的发展很艰辛,虽然我们做了中国国家标准——汉信码,做了中国移动应用二维码规范等,但我们事实上并没有找到如何在中国发展和营利的路径。我们的团队一直没有获得很好的回报,每到发工资的日子,还有过年的时候,我都比较痛苦。意锐相当长的时间里到了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境地,甚至有员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他的员工发工资,这个时候我作为CEO、带头人,心理非常酸楚。过年的时候,没有奖金发给大家,而我回去见到亲人,家人的时候,脸上一丝笑容都没有,就这样过了15年的时间。甚至有一次,我的房东因为我交不起房租,开走了我的车。

  移动支付唤醒“二维码春天”

  我陷入到了很迷茫的境地,我觉得我不适合创业,也不能给大家带来未来,我想是不是该适时地选择放弃,找份工作做回自己。但是,在2013年到2014年期间,我突然发现一个新的机会来临了。那时候逐渐出现了如今大家很熟悉的条码支付、二维码支付。现在我们习惯了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进行支付,或者递出手机让条码枪扫一下完成支付的过程。

  不过,对于刚才提到的那种二维码支付体验,我认为那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方式。我们对于二维码支付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二维码支付并不是靠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互动才能完成的。相反,二维码支付需要通过自助式的形式完成,也只有自助式的支付才是最安全可靠、用户体验最好的支付方式。

  现在,这种自助式支付方式已经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但我们这个时候回过头来看,事实上,我们2008年所做的二维码读取设备就已经准备好了,而在时隔八年之后才产生了爆发式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讲的是我们的自助式二维码支付设备——小白盒在新疆已经覆盖了86个城镇。

  大家可以看到,如今二维码支付无处不在,即便是在边远的新疆,那些沙漠边上的遥远的村镇都已经用上了二维码支付。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也正在随着中国移动支付的大象——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等企业出海,我们是与大象共舞的人。

  我们回过头来讲,我为什么说二维码是一朵“罂粟花”,因为我认为创业是令人着迷又艰辛的,但是坚持必然有曙光,必然能看到那花朵在满世界绽放。谢谢各位。

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会员文章,其作者博客简介和文章内容,均由作者本人编写,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网站无关。理财18网不对简介和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做任何保证。理财18网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直接联系网站用户。任何网站用户因私加会员联系方式而导致的相关账户泄露与资金损失,均由网站用户自行承担。

文章标题搜索     
  博客搜索     
更多精彩文章
Copyright @ 2004 - 2024 lica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